English

留日博士搭乘回国就职顺风船

1999-05-25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最近一段时期,留日博士生们正在悄悄地搭乘回国就职的顺风船。根据中国驻日使馆教育处提供的资料表明,自1996年以来,每年在日留学生回国的总人数始终保持在1100——1200人之间,在这之中,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回国人数呈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1996年190人,1997年208人,1998年270人,1999年1至2月,在已经办理回国登记手续的200多名留学人员中,博士生占了一半以上。日本留学生的学成归国人数远高于美国。

找一份称心的工作

“只是回国工作比较好找”,琦玉大学日本文学专业的博士生白斌非常坦率地说。白斌并不是在日本找不到工作,虽然日本经济不景气,但像白斌这样的国立大学日本文学专业的博士,就算找不到合适的教职,凭一口流利的日语,凭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在日本的公司里找一份翻译工作是绰绰有余。然而,白斌还是决定回国。理由是在日本得不到发展。白斌认为,在日本就职,除了图个“面子”之外,生活的安逸、地位,甚至包括钱,什么都图不到。而在国内,由于“文革”的缘故,科研机构、大学都出现了人材断层。因此,现在博士生回国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困难。据资料统计,现在国内的科研机构,各大学中60岁左右的科研人员占50%以上,一旦他们退下来后继无人现象十分严重。正因为此,从去年起国家就开始推出向海外招聘人才的“长江计划”、“百人计划”。为了帮助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教育部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设立了4个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然而去中心求职大多是硕士学位以下的留学人员,很少有博士生前往求职。在国内博士生工作好找由此可见一斑。

不能为了自己而误了孩子

一般说来,在日本熬到博士毕业,也都已进到30、40岁的年龄组,因此从家庭结构分析,博士生的孩子往往处在小学到初中这一年龄段之间。长期以来由于日本政府采取的歧视性的留学生政策以及为了顺利完成自己学业起见,许多博士生不得不将子女放置在国内。然而,在单亲抚养或老人抚养的背景下,留学生的子女教育状况并不理想,国内的中小学已将留学生子女、个体户子女并列为学校教育的两大难题。因此,在博士生决定回国多种因素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东大细胞生物学专业的陈建国博士以及生化专业的林语蓓博士都是为了孩子而决定回国的。他们都在东大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留学,在东大医学部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的实验是不分昼夜的,因此,孩子只能留在国内交给老家的奶奶带。然而,奶奶可以管好孩子的起居,却无法帮助孩子的学习,结果仅仅两年时间,孩子的学习成绩就直线下滑,今年2月在学校举行的初中升学的模拟考试中,孩子没有能及格,为此,孩子哭了。他哭着说:“爸爸妈妈只顾自己不顾我。”听到孩子的指责,陈建国的夫人也哭了,她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于是为了孩子,陈建国只能放弃课题,放弃经费,决定回国。记者问他现在的心情,他只说了一句:“不能为了自己而误了孩子。”国内的生活也不错,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国内的生活水准与日本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之中。以博士收入为例,根据国家制定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就算博士找不到工作,进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博士后流动站,年收入也有3万人民币,这还不算住房和科研经费的补贴。要是进外资企业工作,月收入一般都在6000元人民币以上。

琦玉大学的王文隽博士也认为“国内的生活也不错”,他说不错不仅仅是指因为回国而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也有一种“客人”回归为主人的感受。他早已联系好了接收单位,一旦拿到学位即刻起程。

去留的选择中也有无奈

尽管现在留日的博士生回国人数正在增加,但纵观原因,其考虑依然出于相当个人化的经济、感情、事业因素影响。其中,也有许多的无奈。也有的博士生有年龄大了,在国外拼不动了,不如归去的想法。还有人抱着既然政府现行的政策是讲来去自由,那就先回去试试看,工作顺心的话就留下去,不顺心再出来。有了博士学位,再有海外生活的经历,再出来不该是件难事。此外也有相当人数的博士生,出于生活质量、事业前途和个人机遇的考虑留在日本就职。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每个人自有每个人的选择,有时选择本身也是一种痛苦,因为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为此就有了留学生的“回国好还是留日好”的讨论。这是生活在海外的留学生永远讨论不完的一个话题,有很多人回去了,也有许多人留在了日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